Tuesday, August 28, 2018

中国重启“绿色GDP”研究

与上一任领导人相比,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表现出治理空气污染、降低能耗的意愿,但目前来看,收效还不明显。舆论普遍认为,中国过去30多年以GDP为核心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已成痼疾,要治理环境,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,重新看待GDP。而在党内的组织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曾强调“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”。

中国政府在11年前就已开始绿色GDP试验,但中途夭折。

2004年,这一试验由当时的环保总局与统计局主导。当时大力推动绿色GDP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,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,因而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。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,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。

潘岳说,建立绿色GDP的目的之一,“是促进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树立‘生态和绿色’的观念。”

当时这一试验得到了部分地区的支持。2004年10月,当绿色GDP核算工作试点后,浙江省马上表示出浓厚的兴趣,几个月后即启动试点工作。值得注意的是,总书记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。他当时说:“粗放型增长模式所引发的诸多资源、环境问题,正形成一种倒逼机制,把浙江压迫到了一个节点位置。”

但是,在几年的推动之后,绿色GDP再无进展。从2008年以后,环保部再无意愿推进绿色GDP研究,而是热衷于下放环评权限、批准大量高污染高耗能企业,各地仍以GDP论英雄,终于导致最近几年大气质量的极度恶化。而要紧急刹车,又要造成巨量的经济损失和大量失业。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专家说,中国政府重启这一研究,说明承认这一思路是正确的,但中间走了弯路。现任领导人早已认识到“绿色国民核算体系”的重要性,所以才要重新推出这一研究。

Wednesday, August 15, 2018

“我去大陆工作,不代表我不爱台湾” 中国对台软策略是否见成效

中国大陆国台办8月初宣布,台湾居民到大陆工作,不需要再办理专门的“台港澳人员就业证”,简化了台湾人到大陆工作的程序,被视为大陆拉拢台湾人的最新举措。
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,这项措施将逐步为台湾居民在学习、就业、创业和生活上,提供“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”,而台籍工人失业时也可在当地按规定进行失业登记,享受公共就业服务。
这项措施可能会吸引更多台湾年轻人前往大陆工作,造成台湾人才流失,台湾陆委会表明会强化台湾“留才机制”,反制陆方。
有在北京工作的台湾人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表示,到大陆工作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遇,但这只是中短期的个人考量,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对台湾的认同感,或是变得支持大陆的想法。
多名台湾学者对BBC中文表示,台湾这项新措施可被视为“惠台31条”的延伸,是大陆“统战的软策略”之一,统战层面从透过行业,延伸到从个人入手。而此项措施是由大陆单方面宣布,亦突显大陆目前绕过台湾当局的对台政策,对台湾以至两岸关系也不一定是好事。
过去,台湾居民如欲赴台工作,需要花几个月办理证件,提供体检、暂住证、在职证明等资料,去申请就业证,这样增加了大陆企业雇用台湾人的成本,亦会因此引发一些劳资问题,所以台商一直倡议希望取消就业证。
24岁的台湾人Q小姐(受访者要求化名),在台湾的大学毕业后到英国进修,之后从事翻译工作,但她坦言,台湾的市场容纳不到这么多翻译员,而且北京薪水也比台湾好,所以她到北京寻找工作。
不过,过程并不是这么顺利,她在今年3月找到第一份工作,公司不愿意帮她申请就业证,但没有就业证则没有保障,所以她辞工去找另外一份工作。
这家新公司愿意协助她申请就业证,但过程波折重重,流程十分繁复,花了3至4个月才办到就业证。她认为如果台籍劳工不用申请就业证,对大陆的小公司会有很大的帮助,而对台籍员工也好有处,因为她听说,一些大陆企业,会以要申请就业证为由,压低台湾员工的薪水。
在北京工作的Q小姐不认为自己在大陆工作会被同化,或是变得十分支持大陆。
“我还是很相信台湾的自由与开放。”
她坦言到北京前已做好准备,购买价钱较高的VPN来“翻墙”上网。她说自己经常用社交媒体,看网飞(Netflix),和收听BBC的节目,“不能接受没有这些东西的生活,如果没有的话,生活好像少了一部分”。
她目前没有经历过完全不能“翻墙”的日子,但如果真的这样,她说:“那就完了,那就只能发朋友圈了,希望那天不要来,否则真的会崩溃。”
“在台湾,我们这一代人是天然独,我觉得台湾就是台湾,但我在这边避免讨论这个问题,不想惹上麻烦,我觉得我仍然非常爱我的家乡、非常爱台湾,”她说,“我一直希望有一天,等我更有能力时,我还是希望回到台湾,或是为台湾做特别的事情。”
大陆此次宣布的措施被指是尝试拉拢台湾民众,但这可能只是大陆的一厢情愿。
美国华府台美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陈以信对BBC中文说,大陆的所谓“惠台”政策,不能够有效地拉拢民心,因为他们是从统治者阶层,由上而下地猜度民意,欠缺一种客观科学的工具。
“大陆提到民心时,只是统治者自己的想象,缺乏事实基础,”他说,“北京当局或许看到愈来愈多台湾人到大陆就心满意足,但结果就是愈来愈多台湾人,身在曹营心在汉,愈了解大陆,愈讨厌大陆,这是大陆对台政策上最大的一个盲点。”
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接受BBC中文采访时,用“面包”与“爱情”来比喻台湾人到大陆工作的考量。一方面,大陆提供更多的“面包”去吸引台湾人去大陆,但台湾民主自由的“爱情”或许能令台湾人放弃这个“威权制度”的面包。
他举例,大陆学府尝试邀请台湾年轻学者到大陆工作,台湾学者一般会要求比台湾高很多的待遇条件,因为他们留在台湾,本来可以享受自由的学术环境──这是钱买不到的事情。
他对记者说,近年香港想移民到台湾的人数上升,并非因为台湾“面包不是特别大”,但是因为中国因素下,香港人受到台湾自由民主的土壤吸引,台湾人应该珍惜自己这种软实力。